学习目标:
1.把握古诗词中思想感情的常用语。
2.准确理解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做到不拔高,不贴乱贴标签。
3.学会准确分析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4.把握思想感情题的设题方法及答题要点。
考纲要求: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课前预习
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 ⑤
3.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 ②思亲念友 ③边关思乡 ④闺中怀人
4.赠友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5.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
⑧咏物言志
⑨爱情婚姻
⑩宫怨类
二.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诗人表现的思想情感往往离不开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离不开他的生活经历,所以分析诗人情感要注意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请看2005年山东高考题:
【注】①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平,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从诗中“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这两句,不难看出诗人要表现的是愁苦之情。诗人登上江阴浮远堂望远,为何会因无山遮望眼,神州尽览而愁苦不堪呢?这是理解诗人情感的关键。注解中提供的“南宋后期诗人”这一信息让我们自然地联想到南宋时期山河破碎、中原沦陷。统治者苟安于江南,无心收复失地这一历史背景,于是就不难理解诗人登上江阴浮远堂远望中原产生的“最苦无山遮望眼’这一反常心理了,问题也就有了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又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悲愤之情。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把握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是理解诗歌深层思想内涵的关键。2008年高考说明指出白诗阅读“考查材料以唐诗宋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所以同学们复习时要注意了解教材中涉及的重要诗人所处时代的特色和诗人的生平经历,答题时还要特别关注题目中对作者的相关提示。
2、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的思想情感总会通过自己的语言、神态、动作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我们分析人物情感时,应紧紧抓住诗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请看下面一道高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解析】这首诗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了诗人等待客人的种种情景。诗人一大
早就打开重门等待储光羲的到来,他坐立不宁,一会站起来,一会坐下去,都在倾听是否是友人到来的车马声。好像听到了友人身上佩戴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诗人正要出门迎接,谁知这竟是一种错觉。可见诗人等待之切。然而,从早一直等到晚,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仍没有到来。于是诗人终于明白了,友人不会来了,是自己自作多情。透过诗中一系列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等候好友时的神态,感受到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心情。
3、注意特殊意象、历史典故
古人常常借助某些特殊意象、历史典故来抒发复杂深厚的感情或影射某种现象。所以,我们阅读诗歌时要特别关注诗中的意象和典故。请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元朝屡召出仕,坚辞不应,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此题时,不仅要结合注释中的背景资料,还需抓住“梅花”这个常用以表达“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的特殊意象。从注释②中可知,一、二、三句中的“无梦还家”“独立青峰”“天地寂寥”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第四句“几生修得到梅花”,结合注释①可知,表现了诗人面对元军的威逼利诱表现出来的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如果忽视或者不了解“梅花”这一特殊意象的内涵,就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4、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解析]此题是对词中的一句话所描绘的画面进行分析,抓住“数枝”“湿”“红”等
关键词可知,这里展现的是一幅几枝鲜花花瓣上沾着水珠的画面,但作者写这句并不是为惜春感伤,这可以从两方面看出:1.作者接着“数枝”句发表议论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2.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直接抒情“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表现出了关心农事、与劳动人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表现诗人心理、情感态度的词句,再结合全篇看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而且能较快地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5、从景与情、物与志的关系入手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衬情、移情于景、托物言志都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诗歌中的景与物都是浸透着作者思想情感的意象。读诗时,要紧扣意象特点揣摩、把握诗歌主旨。请看2007年辽宁高考试题: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解析]从抓关键字入手,可知王诗表现的心境是“悲”,周待表现的心境是“静”。与此照应,王诗写了“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了“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王诗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的情景,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两位诗人用不同的景衬托出了不同的心境。人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然而,古诗的特点则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将以上方法灵活地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诗歌主旨。
高考要求的鉴赏作品的语言,与一般的文学鉴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
三.记住常用术语:
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情感——寂寞、超脱、豪放、婉约、思乡、怀友、题赠。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恬淡、闲适等。
学习过程
一.设题类型
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3、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4、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5、主旨是什么;
6、关于……一诗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是……,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说理由。
7、和形象、语言、技巧结合起来考查。
二,学会提取各种信息,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
2、作家生活的时代,诗歌的写作背景;
3、诗词的题目、注释及“序”;
4、文本中的情态词及作品复杂的情感;
5、涉及的文化常识、典故神话等。
6.抓诗歌形象,通过诗歌形象把握感情
7、抓诗歌语言,通过诗歌语言把握感情
8、抓诗歌技巧,通过诗歌技巧把握感情
【答题思路流程】
①分析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主旨或情感。
答题格式
、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
、概括诗歌主旨: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以上大致归纳了几种常见的鉴赏题目类型及答题思路模式,在实际运用时,可根据题目本身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宜拘泥于这些范式,可有所取舍,不过在开始练习阶段,还是按照一定的模式答题更好,这有利于掌握诗歌鉴赏答题表述的基本功,熟练之后,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另外,要注重鉴赏知识及答题语言的积累,多阅读一些语言精练、文笔优美、鉴赏到位的鉴赏性文章,感悟鉴赏的方法技巧,就一定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三.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中吕]山坡羊
张养浩
骊山一炬,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
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两首元曲都是怀古小令,却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情感。试分别加以概括。
答:
这两首元曲的表现手法有相似之处,请做具体分析。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
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如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注]①堵:座。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四、强化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答: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答: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
实战演练.[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骊山怀古》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奢侈行为和为争夺政权而残酷厮杀的行径;《长安怀古》在抒发兴亡之感的同时,夹杂着作者对人生无常,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消极遁世思想。
二者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骊山怀古》以荒凉的“草”“树”,烘托阿房宫的破败,来批判封建统治者的奢侈生活;《长安怀古》通过骊山渭河险峻的形势和壮丽景色的依旧如故,与狐跑兔走、草木丛生、荒芜颓败的古都景象形成对照,来表达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悲愁。
2.
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
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3.【解析】词的题目为“鹰”,故多有将此篇划入咏物词者。然细味其词情,其“咏物”的成分并不多,而是抒情主体“我”的形象更加突出些,在词篇中的比重也更大。故作借物咏怀题材来认识似更恰当。开篇“寒山几堵”的“堵”字、“削碎中原路”的“削”字下得极新颖而重拙,有此二字,凌厉激荡的气势喷薄欲出,堪称炼字的典范。接着数句,以“袒貂裘”、“略记”写出词人浩茫风度,为后文铺垫。
下片兴感,“男儿”三句极豪迈,又极悲愤,精警无匹,如干将出匣,寒光射人。此等句是他人想不到、写不出者,最能代表迦陵词“鼓舞风雷”、“蹈扬湖海”的特色。末二句以荒莽景象收束全篇,于奔放之后作含蓄的一折,特别凸现词人九曲黄河般的积郁之情,力量沉厚。陈维崧在诸多作品中皆以鹰自比,他所看中的是鹰的轩举的“猛气”与矫捷的“身手”,用以抒发自己疾恶如仇、惩奸除弊的人格风范与人生理想。
词人运用衬托的手法,将雄鹰与壮士融为一体,表达了老当益壮、猛志常在,欲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和雄心。读本篇,不仅令我们体察到“声色俱厉”的雄健之美,尤其可感受到“顽者警、懦者立”的精神震撼。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4.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
5、参考答案:以江流被山阻止喻命运不畅,暗写自己的壮志难酬。
标准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花亦眠点评:此答案是在解答“住”字的表达效果,非揭示其含义
参考答案:不矛盾:上阕因同情江流被群山所阻,作者为之忧愁;下阕看到山势孤立,不能阻挡自己的前行,乐观自信而笑。
标准答案: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6、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
四、强化训练
1.答案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2.
示例二:可分三层。第一层,写景,写郊野美丽可爱的景色。第二层,叙事,写牧童手执鞭子,骑着老黄牛。第三层,议论,抒发感想,写作者对这幅画的感受。第一问: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
第二问:示例: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如答成“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也可以。
3.
⑵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