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2500字,阅读将花费您大约8分钟。
很多喜好历史的朋友对一个朝代的军事实力特别感兴趣,哪个朝代军力更强也是各个论坛上争论的热点问题。讨论军力的时候呢就经常涉及到中央军、地方军、常备军等等概念,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朝代的武装力量体制问题。所谓武装力量体制,主要是指武装力量的构成、任务区分、相互关系等。中国古代的武装力量包括常备军和后备力量,常备军一般又由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三个部分组成。由于各朝代条件不同,武装力量的构成也不同。今天就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一、先秦时期的武装力量体制
夏朝已经拥有一支较强大的王室军队,由夏王或六卿带领征战迎敌。各诸侯国也都拥有自己的军队,他们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商朝的武装力量大体上由王室军队、诸侯国军队和贵族武装三部分组成。王室军队在甲骨文中称“王师”,商王武丁时,已有右、中、左三师,后来扩建为六师。诸侯国军队皆在其前冠以国名,称为“某师”。除此以外,还有王的亲族或王族以下的子姓宗族组成的贵族武装,即族军,常见的有王族、子族、三族、五族等。
西周王室的军队,有“西六师”和“成周八师”。另外,还组建有虎贲、虎臣等宿卫亲军,守卫宫廷,有时也要参加征战。诸侯国的军队也称为师,西周王室有14个师,诸侯大国只有3师。
武王伐纣
春秋战国时期军队的构成,大体沿袭西周旧制,不过原来由周天子直接掌握的王室军队已严重削弱,而活跃于战争舞台的主要是诸侯国军队。商周以来的贵族私属武装——族军,春秋时期尚存,至战国时期已不复存在。
二、秦汉至魏晋的武装力量体制
秦汉时期的武装力量体制,在实行郡县征兵制的基础上,由服役的常备军与未服现役的后备军组成。凡已经达到役龄的百姓,均需服现役两年,成为常备军,役满后返回原居住地,从事生产,战时应征的,成为后备兵员。按作战任务、服务地区不同,常备军可分中央、地方、边防三部分。秦汉之世,中央军主要由宿卫亲军和京师部队两部分组成。宿卫亲军分为郎卫和卫士两个系统,负责宫廷内外警卫。汉武帝时,还在郎卫中增设期门、羽林、羽林孤儿诸军。京师部队主要指南北军,负责守卫京师。此外,城门兵、京畿军及东汉末年宦官建制的西园军,也属京师部队。地方部队以郡国兵为主,还包括从属于郡国兵的县兵和东汉形成的州刺史所统的州兵。边防军包括边郡材官、骑士,边郡屯兵,边塞戍卒三部分,三军互不统属,共同戍边卫国。
霍去病封狼居胥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混乱,各政权军制混杂。军队大致分为中央军和地方军两类。中央军有中军和外军之分。三国时期,中军驻屯于京城及周围地区,负责保卫京师或受命出征。外军驻屯于京城之外,由都督统率。西晋时,随着都督身份由中央官向地方官的转化,外军也转化成地方军。南朝虽然仍分为中外军,但与魏晋中外军内涵不同,只是宿卫亲军内部的一种区分:中军为屯驻于台城之内的军队,保卫皇帝和宫廷;外军为屯驻于台城之外的军队,负责保卫京城和近畿。地方上主要是州郡兵。
三、隋唐五代的武装力量体制
隋唐时期的武装力量,主要由以府兵为骨干的中央禁军、边军和地方军组成。隋炀帝时还募民为骁果,承担宿卫和出征双重任务,亦属中央军范畴。唐代的中央禁军有南衙禁军和北衙禁军的区别:屯驻长安北面宫城的称北衙禁军;屯驻长安南面宫城的称南衙禁军。唐朝后期的禁军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由北衙禁军中的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四军与至德二年新成立的左右神武军组成的“北衙六军”;二是由边防军发展成朝廷禁军的神策军。隋及唐前期的地方军详情难知,唐后期地方军主要是藩镇兵,藩镇兵又有牙军、牙外兵、外镇兵、州兵。另外还有由州刺史掌管、不长期脱离生产的军队——“团结兵”,他们平时生产,遇有战事应征,主要在本地服役。
安史之乱后地方上开始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时期,各割据政权的中央军,主要是中央禁军,承担宿卫和征战任务。地方军为藩镇兵和乡兵:藩镇兵由藩帅统领,多割据自据;乡兵,又称“团军”“乡社兵”“义兵”,主要是戍守地方。
四、宋元之后的武装力量体制
北宋的武装力量主要有禁兵、厢兵、乡兵、蕃兵。禁兵是武装力量的主体,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皇帝宿卫军,其职责是宿卫皇宫,守备京城;一类是征战戊守部队,其职责是戍守边境、对外和对内作战。厢兵,又称“厢军”,即诸州之兵,主要从事劳作,特殊情况下也可用于作战。乡兵是北宋不脱离生产的地区性武装组织,平时生产,战时守卫乡土。蕃兵是北宋中期以后,在北部、西北边境设置的由少数民族内附者组成的武装组织。南宋武装力量的主体是屯驻大兵和三衙诸军。屯驻大兵,初为御营军、东京留守司军、陕西军三支大军,后名号多更改,如称行营护军、御前诸军等。由抗金将领统率,屯驻于抗金前线。三衙诸军,主要执行宿卫任务。
岳家军即为屯驻大兵的一支
元朝时期,中央军由怯薛和侍卫亲军组成。怯薛主要负责皇帝的安全以及宫城、皇帝大帐的防卫。侍卫亲军负责京城及附近地区的安全。地方军由驻牧在草原上的蒙古军和分散在全国各地镇守的探马赤军、汉军和新附军组成。
明朝的中央军为京营军,又称京军,包括设置京师和分布于京畿地区的卫所军,以及每年轮番来北京操练的班军。地方军主要有京外的卫所军、边兵和民兵。卫所军配置于各军事重镇,边兵是防御北方蒙古骑兵的戍守部队,而民兵是军籍之外,由官府佥点,用以维持地方治安的武装。
明代《出警入跸图》
清朝前期,中央军为八旗兵。八旗分为京营和驻防两部分。京营八旗亦称禁旅八旗,是皇帝的宿卫亲军,分为郎卫和兵卫。郎卫负责侍卫皇帝和宫廷;兵卫守卫京师和近畿。驻防八旗分驻于全国各战略要地,震慑地方。晚清时期,八旗军为新式陆军所代替。地方军主要是绿营军,是由明朝降军和新募汉军改编而成,主要任务是镇戍。清朝后期,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招募乡兵湘军、淮军等汉族地主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