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别恋者什么意思 我与一个跨性别相爱了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2 00:05:04
分享:

△今天文章的配图来自《男孩别哭》

文/李钘滢

在一段感情中,既可以与对方毫无芥蒂地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大大方方地讲述曾经的爱与痛;又无需担忧TA在听完过往的故事后,会产出不悦的嫌弃与厌恶。如此情投意合的亲密关系,难得亦值得。

这种感慨,也是我与她相爱后,才获得的体验与感受。但是,当我决定公布恋情,兴致勃勃地向别人介绍她的存在时;别人第一时间关注的,却是她的身份与标签——跨性别。

与跨性别交往,可以吗?

与核桃正式见面前,我们做了很长时间的网友。因为关注性别议题,她主动添加我为好友,平时也会互相点赞或者评论彼此的朋友圈。但由于她在北方,我在南方,地理位置相距甚远,一直都没有见面。即使后来我北上工作,跟她约了几次见面,但最后都因突发状况取消了。

直到后来在一次跨性别主题的分享会上,我才第一次见到核桃。她扎着长长的马尾,搭配一条蓝色的牛仔短裤,整个人看起来非常清爽。由于当天到来的参与者对跨儿都没有太多的认识与了解,核桃便顺理成章地在现场做起了科普与倡导。

虽然她并非那场的工作人员,却主动承担了一部分的志愿者工作,尤其是那种对议题侃侃而谈的姿态,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一个阳光、漂亮、很有见识的跨性别女孩。

再后来,便是一次朋友的生日聚会。我和她先后到场,聊起了最近的生活状态。她话不多,声音温温柔柔的,一直笑着跟大家聊天,举手投足之间透露着一种妩媚,让我情不自禁地坐到了她旁边。

酒足饭饱,一直吃到了十一点,店家欲关门,我们也准备散去,各自等待出租车的到来。但那时已经入秋,北方呼啸的风吹得人愈发难受。我当晚又穿得非常单薄,开始不停地发抖。旁边的核桃看到了我的样子,主动地伸出了手,问我是否需要一个拥抱。

我点点头,双手迅速地抱住她的腰,向她的怀里钻。那一瞬间,仿佛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从头贯穿到我的脚——久违的渴望,与难得的温暖,以及明显地感受身体正在叫嚣着“我需要她”。

但是,意识自己对核桃有了好感,我却有点迟疑,甚至产生了一种矛盾感。因为在此之前,我的自我认同都是一个顺性别的双性恋女孩,而且自己的“双”,也只是对顺性别的男生或女生产生好感。所以,我不确定自己是否可以与跨性别在一起,这是一次探索亲密关系与情欲之路的再尝试。

与核桃熟识之前,我有认识很多的跨性别朋友。在交谈中,TA们多多少少都提及到了自己对身体的厌恶感。尤其是产生生理反应后,那种感觉就会愈发强烈,让TA们更加无所适从。

这件事情,也让我对与跨性别者交往,有了更多疑虑。毕竟我是顺性别,对跨儿的生活状态没有办法做过真正的“共情”,对方会不会觉得“我不懂TA”;而且,我并非无性恋,如果以后我们的关系再进一步,TA能接受我去触碰身体吗?彼此的底线与界限,如同一道模糊不清的屏障。我既无法越过,也不知如何操作。

纠结了一段时间后,我主动向核桃提出能否一对一约会,并用斟酌已久的措词问她喜欢哪种类型的人,对性别或性取向有无偏向,对身体触碰的接受程度如何。末了,为了避免她有不好的感受,我还特意解释:“这些问题并非性骚扰,只是因为我不知道跨儿的亲密关系是怎么样的存在”。

与我的慌张相比,核桃则显得十分淡定。脸上极其冷静的表情,看起来显然已是对上述疑问非常熟悉。毕竟这些问题,不仅已经贯穿在她日常生活中的问与答,也包括了普通大众对整个跨性别社群的好奇与质疑、评判。

核桃曾经交往过男生与女生,现在的自我认同是泛性恋,并且可以接受身体的亲密接触。对于性别重置手术,她表示可做可不做,现阶段暂不考虑,但未来可能会。听到她的解释,我压力小了很多,主动问她是否可以牵手,她同意了。

结束那天的约会后,我向核桃表达了自己希望与她交往的意愿,征求她的意见能否开展一段亲密关系,以及我们之后如何相处的事情。

出乎意料的是,她答应了,并告诉我原来她也一直在关注着我。她很欣赏我的工作态度,以及对一些事情的看法,甚至记得我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一些话语。在我提出交往之前,她一直都希望能跟我有更多的接触机会。

我很惊喜,也很意外。原来,喜欢的人也喜欢自己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居然以如此突兀的方式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仅仅靠一个拥抱就拉进了彼此的距离。

我的伴侣,生理男,心理女

在一起之后,我在社交平台上公布了恋情。但当我向别人介绍她的存在时,一个问题也出现了:TA们在意的,并非是后面的“女友”身份,而是前面的三个字——“跨性别”。

第一个好奇的人,便是我的妈妈。虽然我跟妈妈已经出柜许久,但妈妈并不能完全接受我的性倾向,甚至有时候还会劝我“既然你可以喜欢男生,那你可以找男朋友”。她讲得多了,我也会反驳。慢慢地,她也放弃了让我“改邪归正”的想法,默认了我“有点特别”这个事实。

因此,知道我与女孩谈恋爱后,妈妈先是表示了“支持”,然后开始不停地询问核桃的情况。但对于核桃的身份,妈妈并不能理解“跨性别”的概念,尤其知道核桃现在仍然是“生理男”的状态后,她选择了称呼核桃为“他”。

随后,听到我严厉地纠正是“她”,妈妈便无奈地表示“你们两个太复杂了”,并带着一些不满地说“金星也变性,听新闻写吃那些药会短命”,然后又突然打破砂锅问到底“那她父母接受她吗?”末了,又加了一句勉为其难的支持“你们两个开心就好了,妈妈祝福你们。”

我妈妈的疑惑,其实与核桃向自家父母出柜时的场景无异。时至今日,即使核桃妈妈已经知道她的选择,但仍然习惯地叫她为“儿子”。毕竟缺乏性别教育的家长,已与年轻一代的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代沟。

一方面,家长对性别、性倾向流动的概念一无所知,只是按照自己的生活习俗觉得“不正常”;但另一方面,他们也爱着自己的小孩,无时无刻担心着小孩的生活状态,害怕子女不快乐,不能做“真实的自己”。

除了上一辈对跨性别有疑虑,一个正在自我探索路上的朋友也找到了我。TA小心翼翼地向我提出了自己对身体与性向的疑问,并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想知道自己的经历是否也与核桃一样或者有相似之处,在困惑与迷茫中这么久,其会不会也是一个“跨性别”。

甚至,一个异性恋男孩也特意发了信息给我。刚开始的时候,他还在调侃我与女孩交往的状态中,是否我是那个“强势的一方”,并提出了对“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不一致”的情况表示无法理解。因为在他接受的教育理念与文化观念中,他更习惯传统的异性恋模式,比如两个人在一起时,必须一方强势,一方相对而言柔弱,由此形成主动与被动、保护与被保护的亲密关系。

我能理解这些朋友的各种看法,因为我也曾有着相似的困惑。毕竟目前,跨性别议题仍未深入到社会大众的关注中,仍处在边缘位置。因此,为了解答朋友的疑问,我特意整理一些核桃之前写过的文章与曾经接受的视频报道,一并发送给了他们,让他们对跨性别有初步的了解与基本的印象。

这段恋情带给我的,不仅是感受另一个人带给我的甜蜜与欢喜,也让我对性别、性倾向有了更多的认识——无论核桃明天穿的是男装或女装,后天打扮得花枝招展或奇形怪状,甚至未来做或不做性别重置手术,我都不在乎。我能够做的,就是在互相喜欢的时候,陪伴她,照顾她,爱她。

她是跨拉拉,不是异性恋

截止目前,跨性别者的亲密关系极少被大众“看见”,尤其一些媒体报道中,TA们被描述为可怜的、悲惨的、没人爱的个体。即使在相对友好的性小众社群中,这种关系也并非都能被接纳与理解,甚至有时候也伴随着一些尴尬的误会,比如把一对异性恋关系的跨性别情侣误认为是女同等现象。

为了确认自己的性倾向是什么,核桃也努力地探索了很久。刚出柜时,她妈妈就曾经问了她一个尖锐的问题“你之前有过女朋友,明明就喜欢女生,为什么一定要做女生?”对此,核桃也很迷茫。因为在探索自我认同过程中,她曾经认为自己如果是一个“女生”,那么交往的对象也应该是“男生”,于是便主动地开始了跟男生的约会。

但在男生的相处中,核桃总觉得有一种不适,总是觉得缺乏了一些什么,无法在亲密关系中感受到“淋漓尽致的快乐”。与第三任男友分手之后,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应该是一个“跨拉拉”,也就是以一个女生的姿态与身份,去喜欢另一个女生。

当性别、性倾向的交叉与混淆,一层一层地被梳理清楚,核桃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安全空间。然而,大部分跨性别者仍然处在亲密关系的焦虑与压力中。

一方面,一些跨性别的同志,会选择遵循异性恋的模式,与自己的伴侣结婚。然后在对方不知情的状态下,再偷偷地穿上对方的衣服,感受短时间的放松与欢愉,试图以这种方式把隐藏的真实自我重新找回来。

另一方面,不少跨性别的异性恋者,则很多时候被认为是同志。因为很多时候,当人们从外表看到两个情投意合的女孩一起时,可能第一反应是短头发那个为T,却难以考虑到也许对方是“跨性别男孩”。TA并非是以异性恋模式进入同志关系中,做一个强势的Tomboy;而是切切实实地希望自己是一个男生的身份,与另外一个人相爱。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之前核桃对于自身经历的感慨。她坦言,那部讲述跨性别生活状态的日剧《女子的生活》,其实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剧中的女主角外表光鲜亮丽,有着同事与朋友的支持,但内心空虚又寂寞,极其害怕到了晚年,自己无人可陪伴——跨性别者的爱情,既存在着对身体接触的坎,又需要考虑精神陪伴的另一道坎,寻寻觅觅,跌跌撞撞,周而复始。

庆幸的是,现在我们找到了彼此,也因而向外界展示更加多元、开放的亲密关系。无论家人、朋友、同事或是陌生人,对这段感情有好奇、不解或是批评,我都准备好了,继续大大方方地讲述我们的故事:

“我是顺性别女生,与一个跨性别女孩相爱了。”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