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服饰 哈尼族奕车人服饰介绍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1 18:40:47
分享:

哈尼族众多的女性服饰中,当推奕车支系的女性服饰款型最富特色。哈尼族奕车支系集中居于红河南岸大羊街、浪堤一带。“奕车”有人写为“叶车”,因在战争中分支时其率众先祖之名“奕车”而得名。

一套奕车妇女传统日常服饰,包括一顶白色尖顶软布帽、一件黑色无领斜襟交叉系带半袖九层衣、一件无领无扣黑色内褂、一条紧身黑色超短裤。逢节日喜庆还要系上自织彩色腰带,并披挂一身叮当作响的银饰。奕车服饰引人之处不仅在于款型独特,更在于其头饰、上衣、下装的款型中携带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在她们简单别致的一身服饰中,记录了哈尼族奕车人的战争、迁徙以及开山造田的艰难历史。

传说一:哈尼族与其他民族战败南逃时,奕车人走在最后。他们边走边战,进入哀牢山时,衣裤被荆棘撕扯得不成样子。男人们把衣服集中给了女人和孩子,自己用兽皮和树叶遮羞避寒。终于,奕车人度过了艰难时光,建立了自己的家园。为感谢男人们的慷慨无私,妇女只穿短小的裤子,把布料尽量给男人们穿用。

传说二:战败的奕车王子突围时,裤子挂破了,只剩下短短一截遮住下身。天神摩咪降下三顶洁白的尖顶布巾,奕车王子戴上后隐入白色花丛,躲过了追兵。后来,奕车王子与救他的山羚女结婚,生了三男三女。山羚女让长大成人的儿女穿戴上尖顶白布巾和短裤,去各地安家立业。

两则传说内容不一,但都以战争和迁徙为背景。短裤记录了父辈艰难的历史;而白色尖顶帽是天神摩咪赐给的救命宝物,只有奕车子孙才能享用。短裤和尖顶帽都是对战争历史的缅怀和记录。奕车短裤以能束紧臀部为好,且前边要呈人字形对折出七道褶子来,一眼看去好象有七条短裤穿在身上。

奕车女子大腿毕露的超短裤装,体现出她们的衣装对哀牢山自然环境与梯田农业的适应性。一是在山大谷深的自然环境中,上坡下坡行走方便;二是便于梯田中的劳动生产。同时,还反映出奕车人以健康为美、以劳动为美的审美观念。

过去,奕车少女先将头发编成12条辫子盘绕于头,再带上尖顶白布帽。据说,这一习俗也是对战争的纪念。相传,奕车曾被强大部落围困,面临灭族之灾。首领奕车拔剑起誓,若能突围成功愿世代给天神当牛做马。之后,率众沿元江东南分十二条道冲出险区,几经辗转迁至阿姆山下定居。为纪念突围的经历并遵守誓言,奕车人便有了女子编十二条辫的习俗。

从奕车的大量传说可知,奕车人的祖先曾居于元江,由于战争辗转到红河南岸。据奕车家谱计算,自奕车传到今日为三十七代,可推知传说中迫使奕车南逃的战争大约发生在七百四十年前。这正是元朝进入云南、开疆拓土的时间。史载哈尼族曾在元江建立地方民族政权“罗槃国”,一度强硬抵抗元朝的军队,终被招降。元赵子元撰“赛平章德政碑”说:“至元十二年冬,罗槃甸蛮,……据险恃愚,屡逆使命,公乃徂征。传于城下,我师四周,数日城果下,……以西余城和泥诸部,望风曲滕。”奕车女子的服饰款型中隐约记录了这段战败颠沛的历史。

过去奕车妇女已婚生育后,就要除去发辫,并在前额上方安上称为“俄莫”的独角,上罩称为“莫合”的角盖。奕车女子的这一发式记录的不是战争历史,而是祖先开山造田的历史。她们角盖顶面以正中为圆心,有十二条发散的绘纹。传说,很久以前,哀牢山洪水泛滥,哈尼族先民足足开了十二条沟渠才得以成功泄洪。水和水沟是梯田的命根子,所以顶在头上,以作永久的记录与象征。

关于奕车女子的裤带,也有一个与洪水有关的传说。她们短裤的裤腰处前后钉有四股麻绳作裤带。据说,遥远的洪荒年代,天地间经常洪水泛滥。天上的“摩咪”为了拯救人类,便用四股绳子系住天庭四角。从此天庭牢固,洪水不再泛滥。于是奕车女子在裤腰处钉上四股细绳,象征摩咪用以系住天庭四角的四股绳子。

梯田是哈尼族在与异族争夺生存空间失败之后退居元江、红河流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杰出作品。《蛮书》记载“蛮治山田殊为精好”。从唐朝见诸记载至今,哈尼族人们倾注了生命和情感在红河两岸“雕刻”出数以万亩计的连绵田山。梯田是哈尼的命根子,而水又是梯田的命根子。洪水之灾以及治洪成功,对赖以梯田为生的哈尼人来说,都是惊心动魄的大事,可记可录。于是,十二条辫子以及裤腰上的带子,作为一组特别的符号,记录了治洪成功的历史以及永镇水患的愿望。

另外,奕车妇女的多层衣为多件同样的衣服钉在一起,内褂正摆下钉有数道青蓝色相间的假边,也表示多衣。每逢喜庆节日,叶车妇女竞相比试,穿内褂一件、中衣七件,外衣七件,总共十五件之多。十五件上衣内长外短,逐层递减,青蓝相间,层次分明,色彩协调。其中反映了奕车人以多衣为荣、为美的观念;另一方面,衣服件与件之间在其边沿部分层层相间、台台相叠,据说正是对梯田的形象描摹。

奕车姑娘节日盛装上的银饰格外引人注目。一般在腰带前方钉数枚银币,腰侧挂数颗带乳钉的银螺。使用最普遍的是银双鱼须坠,以银链或丝线挂于颈上,左右两大组呈扇形垂挂于胸前。第一重坠饰是一只大银鱼,第二重坠饰是一排小银鱼或银铃,最下面坠许多小银铃或银币。我数过,一位奕车少女的银须坠中竟有大大小小二十四尾“鱼”。显然,奕车人对“鱼”怀有特殊的情感。这与哈尼族地区广为流传的“神鱼生万物”的创世神话有密切关联。

元阳一带流传的《俄色密色》开篇唱到——“远古的时候没有天/远古的时候没有地/没有天不会在/没有地不会过/世上最大的是水里的鱼/水里最大的鱼来把天造/抖开右翅做了天/水里最大的鱼来把地造/抖开左翅做了地/远古的先祖是这样传/是真是假我认不清/我只是把先祖的话来传。”传说告诉我们,天地乃神奇的大鱼所创造。流传于西双版纳地区的古歌中——“远古远古的时候/到处一片雾茫茫/浓雾翻腾又翻腾,不知翻腾多少年,白白的雾凝结起来,成了白鱼的肉/肉越聚越多/就成了条大大的鱼……大鱼把身子一抖/肚里送出一对人。”这则传说里,神奇的大鱼创造了人类。

在红河一带流传的神话里叙述的是——远古时候,席卷大地的洪水过后,天神示意到处寻找物种的人类捕捉水中大鱼,剖开鱼肚取出物种,有怪物体、妖魔种、草种、树种、荞子种、麻种、棉种、谷种、豆种、包谷种、瓜种……。元阳一带的创世神话里,世界之初,只有一条大金鱼“密吾艾西艾玛”。亿万年后,金鱼娘把天地来生养,右鳍一扇,扇出蓝天,留给天神去住;左鳍一扇,扇出大地,留给地神当家。然后,脖子里抖出太阳神和月亮神;背上抖出天神和地神;腰部抖出人神以及大力神。由此,宇宙万物萌芽诞生。到了这则传说,神奇的大鱼不仅开天辟地,还创造了诸神、人类以及世间万物。另一则神话有更为神奇的叙述。祖先鱼嫌咸水湖太单调,就来生万物。头天生天,所以天是老大;第二天生地,所以地是老二;接着生了“有”、“无”、“黄”、“红”、“绿”、“黑”、“生”、“死”、“大”、“小”……一共七十七个,最后一个是“半”。不仅具体可视之物为神奇的祖先鱼生养,就连抽象之概念也为祖先鱼所生。哈尼族创世神话中多以“鱼”为创世之神,其生殖力真是惊人——生养天地万物。神鱼创世的神话,作为创世神话中一种特殊类型,在其他民族中并不多见,而保留较完整的大约只有哈尼族。人们拟形为饰,往往是为了在“以同致同”的心理中,获得所拟之物的灵气或护佑。作为哈尼族心目中万物源出的金鱼娘,理所要受到族人的顶礼膜拜。所以,历经千百年历史长河的冲刷和淘洗,“鱼”依然熠熠闪亮在哈尼族女性的颈首与胸腰,追述着古老的神话。甚至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哈尼族有图腾崇拜,那么他们崇拜的图腾是鱼等水族动物,而不是老虎等野兽。”可以说,服饰中的“鱼”是哈尼女子对神鱼创世的歌颂,对民族文化起源的一种记录。奕车女子闲暇时间喜欢编织“帕阿”。编织时充分利用身体手足,坐下伸直两脚,将五色棉线的一头相间固定于腹前作为经线,另一头互相交叉扣在脚拇指上。身体左右放五色线团作为纬线。经线交叉一次,纬线便横穿一次,并用木片压打纬线。不停地交叉、穿梭、压打,一条长长的“帕阿”便织成了。其中的原理类同腰织机。腰织机在黎族、佤族、哈尼族中都有使用。“帕阿”一般宽约十五厘米,长一至五米,两端系有彩线绒球。多用作腰带、篾帽带、伞带、三弦带、月琴带。因为“帕阿”通常作为爱情信物赠送给心爱的“车埃”,所以姑娘们在编织“帕阿”时,都要避开父亲和叔伯弟兄等同宗血亲。奕车新婚女子,通常是用一种精制的独特篾帽“打求朗俄”,向路人表明自己的身份。此中,精心装饰的篾帽成了哈尼族新娘的标志物。据说,上好的篾帽出自墨江一带,选材精良、工艺精湛。在红河南岸的哈尼族中,墨江篾帽一度成为财富和时尚的象征,进而成为新娘的特殊饰物。富贵人家甚至用金银装饰帽箍,以银链或手编彩带作为帽带。这样,篾帽不仅是新娘的标志,同时也寄寓着新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奕车女子的传统服饰在文革中被当作旧俗破除,大多数奕车妇女除保留尖顶白帽外已着汉装。时至今日,奕车传统服饰的衍变越来越明显,但老人去世时的寿衣必定做成传统的样式,恐古远的始祖认不出自己的子孙,不予认祖归宗。每当老妇去世,身上的衣服必是尖顶白帽、开襟短衣、紧身短裤、赤足。为死者穿戴传统服饰,在哈尼族心目中的神圣含义和神秘信仰的积淀,远远超出服饰本身的物质形式。

哈尼族文明交流互动群群共享http://qun.qzone.qq.com/group#!/202639613/home

本图片来自:奕车错大空间http://user.qzone.qq.com/1418414533/infocenter#!app=4&via=QZ.HashRefresh

哈尼没有文字·所以用生活点点滴滴记录历史 如果某天世界末日来临·谁又知道它存在过......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