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有两个发音,一是作为名称的第一声,夫。常用作名称,代指人或与其它字组合。夫人,夫妻,夫子,也指服徭役之人,还有匹夫等用词。读第二声的时候,有语气助词等意思。没有具体意义。夫差的夫应该读第一声,用作人名。但是奇怪的是古文资料里也有把夫差的夫读作第二声的。
夫差剧照
差有三种发音,读差和插同音,读差和拆同,还有参差不齐的差读作呲。夫差的差是哪种读音呢?首先不会是呲音,因为古文没见到这个注解,而且意思也不对。倒是有插和拆两种争论。有人认为差是佳演变过来,同佳发音就变成拆,所以读作夫差,肤拆。但是历史资料里有一些注解夫差,肤插,读音。我们现代均统一成夫差,读作拆。这里会出现异议是因为特定的历史时间经过时局动乱,能有幸保存下来的也不多。许多让名包括为什么取名夫差,也没有详细解释。了解这一特殊历史条件,就能理解不同解义的存在了。
我们现在传播一件事还有可能出现失误,何况是两千多年前的人物。或许很多字迹也未必全然和真实统一无误,但是本着一个原则去伪存真,不过于追究繁枝末节也挺好的。翻阅资料,夫差的读音至少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读法。如果有古学者认定其它音的读法,也很正常了。知道了夫差的读法和字义来源后,你还了解被叫成这个名字的人具体是历史上的什么人吗?
夫差一共有几个儿子历史上的夫差是个有名的亡国君,虽然他在被勾践灭国后不愿意被流放而拔剑自杀,但是独宠西施的他却没有断子绝孙,他的几个儿子在流放地自食其力,繁衍生息。倒也是存活了下来,给这位名震一时的诸侯王留了香火。
夫差剧照
夫差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先太子友、王子地、姑篾和后太子吴鸿。
先说说太子友吧,公元前482年,夫差去北方参加黄池之会,太子友留守都城,这可了不得,因为身边有范蠡这个谋臣,勾践也就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举兵蜂拥而至。兵临城下的时候太子友、王子地和几个王孙都想出战,可是事到临头,太子友又有点退缩,想再等等。后来的事实证明太子友是对的。大概是觉得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王子地等人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率重兵贸然出战,虽然逮捕了勾践几个急先锋,但这并没有缓解兵临城下的危难,勾践大军很快压境,围住了都城。太子友几人虽然一再防守,可架不住人多啊,没成想再一次出战的王子地和弥庸被勾践逮了个正着,太子友和王子地几人从此便开始了黑暗的俘虏生涯。
所幸勾践还有一点仁慈之心,也比较讲道义,没有心狠的杀掉这几个重量级的俘虏。所以在吴国灭国后除了不愿意被流放拔剑自刎的夫差,这几位王子但是坦然接受了流放,到越国一带休养生息、繁衍后代,倒也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