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孩子的秋天 老一辈传下的育儿风俗竟都是错的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1-26 17:58:09
分享:
1、老一辈传下的育儿风俗竟都是错的

结果,一位刚生下来的小宝宝,因为手臂被绑的过紧,严重影响了血液的流通。等到家人发现时,孩子的左臂已严重肿胀、乌紫。

经医生检查发现,宝宝由于勒扎后左上臂缺血,已造成神经损伤、肌肉缺血坏死等症状。左臂甚至一度失去知觉,肘关节以下失去运动能力。

不良的育儿习惯会给宝宝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盘点的几个在中国最为常见,却很不靠谱的育儿习俗。

1.挤乳头

一些习俗认为,女婴刚出生时,大人需要不时地给女婴挤乳头(女孩出生一月内,需用力挤出乳头内的腺样组织),这样做能避免孩子长大后乳头的凹陷。成都一刚出生15天的女婴被奶奶挤乳头后,导致双乳头发炎、化脓。

育儿教育专家警告:给新生儿挤乳头会容易造成婴儿的乳头发炎,细菌感染导致严重后果如败血症。

2.给宝宝捏鼻子

专家提醒:别捏宝宝鼻子

不少大人认为,宝宝天生鼻子塌,需要从幼年期捏鼻子,让宝宝鼻子长得高挺。

幼儿教育专家称,婴幼儿的鼻腔比成人短,没有鼻毛,血管丰富,常捏鼻子,会损伤黏膜和血管,容易被细菌、病毒侵犯,导致疾病的发生并影响宝宝的呼吸。

此外,捏鼻子还有可能会使鼻腔中受感染的分泌物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其实,大部分宝宝鼻子出生时会塌,随着年龄增长,宝宝鼻子会显现出遗传特征。

3.百日开荤

广东民间广东民间有风俗给刚满月的小宝宝吃米糊,为了图个「好养活」的意头。

专家指出,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婴儿肠道的淀粉酶从4个月后才开始分泌,此时宝宝才开始具备消化淀粉类食物的能力。过早加辅食,孩子会难以吞咽和消化不,可能造成食物过敏,也可能增加腹泻和其他疾病的几率。

4.满月剃光头

婴儿的头皮娇嫩,最好不要剃光头!

一些地方习俗认为,新生儿胎发要剃掉,这样重新长出来的头发才会又黑又密,否则宝宝头发不会长,而且会又黄又细。

但是没有任何科学证明剃掉胎毛可以让宝宝头发变化的证据。宝宝发质是由遗传和营养所决定。给宝宝剃光头,孩子娇嫩的头皮缺少头发的保护容易受伤。

2、宝妈血泪总结,育儿细节问题处理,条条干货~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一些妈妈前辈们总结的育儿经验。条条都是干货~~

哺乳期贴膏药易回奶

刚生完孩子的时候,因为用手动吸奶器吸奶,结果手腕酸疼的厉害,老妈给我贴了膏药,哪料到贴了才两三天,就发现回奶了。后来去医院时才知道,膏药里面的一些中药成分尤其是麝香,很容易导致产妇回奶的。

长了痱子,慎用痱子粉

我女儿几个月大的时候,夏天长了很多痱子,脖子褶皱里面红了一大片。当时我也不懂,婆婆说多抹点痱子粉,然后宝宝一出点汗,她就给抹一层痱子粉,哪料到痱子不但不见好,最后居然都破皮了!只好抱她去医院,被医生骂的呀,医生说平常多洗洗,汗液别停留皮肤太久,然后晾干皮肤。长了痱子后尽量别用痱子粉了,那个预防用比较好使,治疗不行。

宝宝出生就该剪指甲

宝宝刚出生时指甲很长,在出生的第二天就把自己的小脸蛋给抓破了,好心疼!长辈说小孩子的指甲不能剪,我就让老公去母婴店买了两幅婴儿手套给宝宝带上。后来才知道,婴儿的指甲应该及时修剪,我们大人都不愿意24小时带着手套,更何况是小宝宝呢,谁愿意把手一直捂着不透气呢?

新生儿屁屁少用湿巾护理

在月子里的时候,我买了很多湿纸巾,宝宝拉了尿了都用湿纸巾擦,用的那个量叫一多啊,80抽的两天就用完了,然后再抹上护臀霜,可是宝宝还是红屁股了,而且越来越红,都破皮了,把我心疼的啊~~后来看了网上别人的经验,拉了用温水洗,用纸巾蘸干,在抹护臀霜,就好很多了。后来我发现不用护臀霜,就是普通的凡士林,洗完屁屁抹上,那效果是杠杠的啊。

呵护丫:我的小姐妹都是湿巾用温水洗后直接擦屎的,人说管你有多少防腐剂,那个拿来擦屎就是爽利。不过擦完还是得清水洗洗就对了。

宝宝上火慎喝凉茶

宝宝2个多月的时候,有次婆婆说宝宝的舌苔很白,估计是上火了,于是熬了些茅根水给她喝。第二天宝宝上吐下泻的,后来去医院被医生狠狠骂了一顿,说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可以喝这个!

呵护丫:专家说了,像七星凉茶什么的也尽量别给宝宝喝,有些宝宝被喝成气虚也是因为这个。

吐奶后脖子要擦干

宝宝吐奶后要把脖子擦干。我家宝就没弄好,脖子红了一个多月还没好,弄成感染了。我家宝宝小时候也红脖子,天气热她又胖,当时都破皮了。试了很多方法,网上说用艾叶菊花烧水洗,一天洗多遍,洗完了晾干,也没用。当时我和我妈天天掰着她的脖子晾着,还给她吹气,都时好时坏。最后发现,用炉甘石最有用,药店两块五一瓶,温水洗好了脖子,用软布擦干,涂上炉甘石,然后吹干就行了。我们家用了一天就完全好了。

呵护丫:据说还有用金银花水清洗的,褶子什么的看着很可爱,但是容易积细菌,熨平成么。

宝宝发烧切勿极度排斥抗生素

我一直认为宝宝发烧没什么大不了,高温可以杀杀病毒,提高一下抵抗力,尽量远离医生和抗生素。那天宝贝发烧,闹了大半天,我也只是哄哄,让她多喝点水,没给药也没看医生。到了傍晚宝贝突然抽筋!我吓掉半个魂,鞋都没穿,光着脚抱宝贝去医院,后来宝贝做了腰穿,才知道是病毒性脑炎,愚蠢的我,自以为是的我,差点害死宝贝!!!

提醒下各位不信任医生和医院的,和极度排斥抗生素的,也要看病情,小打小闹可以不去医院,不用吃药打针,但是如果宝宝一直闹个不停,那一定是相当的不舒服!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害了孩子!

宝宝踢被子是因为太热

我宝是从出生不久就踢被子,一点不夸张。后来一直用睡袋,睡袋很难受,因为中间那块非常热,总是出汗,导致后来一用睡袋就哭。

后来,给宝宝自己盖小被子,但是不盖脚。基本上就是盖到膝盖上面。小脚一直露外面。这样他也踢不到,而且小肚子也不着凉。我发现为什么宝宝爱踢被子,因为宝宝很怕热。宝宝和我盖一样的,那汗出的不行。

呵护丫:当妈的脑洞够大给不盖脚,脚还是要盖的,减一点被子也就好了。

宝宝断夜奶经验谈

我家宝宝一直到1岁半多了还要吃夜奶。我问了身边的朋友,早的半岁左右就不吃夜奶了,迟的大多数也在一岁左右不再起夜了。我家宝宝每夜必吃2次,雷打不动。

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白天是不是经常给宝宝吃奶?我一想是的,那时候宝宝外婆听说吃奶营养好,白天要给宝宝吃4、5顿奶。朋友说你要拉长白天吃奶的间隔,这样宝宝也会慢慢习惯这个频率,最后能自然而然地晚上就不要吃奶了。我立马照做,果然很快宝宝晚上就能睡整晚了。

孩子打针后一定留院观察半小时再离开

孩子在打针时,特别是头孢什么的,打完后一定要在医院观察半个小时再离开!我家宝贝属于身体较好的那种,很少进医院,有一次医生非要打针(因为我不愿给小孩输液),打头孢,之前做皮试都正常,打完后就回家了,二十分钟后,开始有不良反应,脸色发紫,我是一路哭着跑到医院,幸亏家离医院近啊!现在都不敢想,想起就掉眼泪……

呵护丫:所以每次都要做皮试,做皮试,做皮试~

宝宝躺着喝奶,当心“地包天”

宝宝晚上睡觉跟他奶奶睡觉。他奶奶都是给奶瓶他自己躺床上吃。现在我宝宝的牙齿地包天了……悲催啊!郁闷啊!两个下牙在上牙外面,不知道要怎么纠正了,他平时还喜欢把下巴往外伸出来……地包天越发严重。后来才知道躺着喝奶宝宝容易导致地包天,现在都不敢了。

别给宝宝太早吃盐

我家宝宝4个多月就加辅食了,婆婆总说孩子不吃点盐没力气,而且不爱吃,所以很早就加盐了,我当时也不是很懂这个,所以没干涉。现在孩子2岁多了吃的东西口味越来越重,我都觉得很咸了,可她还说不好吃没味道,非得让婆婆拌点生抽才肯吃。我真是愁死了!

呵护丫:喝奶喝够6个月,至少一岁多加盐。

喂奶哄睡真的会养成坏习惯

宝宝很小的时候,每次都是吃着我的奶睡着的,而且因为我也觉得这样哄她睡很快,也就没在意,也乐得这样。结果后来一岁断奶了,她非得要吃到我的奶头才肯睡,不然一直大哭大闹。我都不记得用了多长时间才纠正过来的,那段时间说起来都是泪啊!

学步车真的太害人

3、秋季育儿保健常识是什么

1、注意饮食调养

秋季天气干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幼儿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另外还应“少辛增酸”。秋季气候干燥,幼儿应尽可能少食葱、蒜、姜、茴香、辣椒等辛味之品,多饮用开水、淡茶、豆浆、乳制品、蜂蜜、果汁以及牛奶等饮料,适当多食糯米、鸭肉、青菜、番薯、玉米、山药、芝麻、藕、柿子、香蕉、红枣、柑橘、山楂、苹果、梨、葡萄、核桃、甘蔗等新鲜果蔬,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此外,幼儿家长可以给幼儿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让幼儿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还可烹制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杏仁猪肺汤、罗汉果炖猪肺、贝梨(贝母和雪梨)炖猪肺、莲子百合炖猪肉、沙参炖肉等保健药膳让幼儿服食。

2、补充足够的水分

秋高气爽,孩子应该多喝白开水,如果孩子排斥白开水,可以试着喝些菊花茶、乌梅汤、金银花露等,防止幼儿出鼻血等症状。在幼儿园里时,老师尤其要关照小朋友多喝水。平时多给孩子吃富含水分的应季水果,如西瓜、梨、橙子等。各种菜汤也是补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汤可以稀释菜肴的盐分,并保持孩子体内水分平衡。

3、慢添衣、适温凉

老话说的“春捂秋冻”,即使对小宝贝的健康成长也是有一定意义的。虽然幼儿没有大人耐寒,但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身体在随时产生着热量。不要急于给幼儿添加过多的衣服,捂得太严,以免一穿一脱受凉感冒。可以给宝贝穿得稍微少一些,不仅便于活动,还可以增强体质,使宝贝少患感冒。添衣应该掌握一种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其逐步适应天气的变化。初秋季节中午虽热,但早晚都凉风习习,因此要多备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绒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减,防止“凉气”的侵袭。

秋季是比较特殊的季节,容易造成幼儿的虚火较旺的情况,因冬天就要来临,人体需要为过冬做好身体营养准备。因此秋季幼儿养生是很重要的,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秋季要多食用清热解毒的食物,如苦瓜、黄瓜。多进补一些如大枣、枸杞等有营养的食材。

4、育儿小常识,助力孩子成长

常见守则:

1、十个月以内宝宝的食物加少量的盐,甚至不加盐。

2、牛奶不要过早的给宝宝喝,最好在两岁以后喝。

3、一岁以内的宝宝不能久坐,最好不要超过一小时。

4、用劲拍宝宝的胸部,可能导致有猝死的危险。

5、多晒太阳可以促进宝宝对钙的吸收。

6、开灯睡觉,会大大的降低孩子的免疫和抵抗力。

7、9个月以内的宝宝,禁止摇晃,这样有损大脑,严重的还可导致颅内出血。

8、一周岁以内的宝宝饮食不加味精。

9、给孩子洗澡,尽量少用浴霸,浴霸的的光太强,会刺伤宝宝的眼睛。

10、六个月以内,最好100%用母乳喂养,喂奶期,不需要刻意的给宝宝喝水。

11、不要经常打宝宝的屁股,否则有损以后的性健康。

12、一岁半以后不要给孩子穿开裆裤。

13、喝碳酸饮料会影响多种的吸收。

14、不要给孩子吃油炸、熏腌的食物,增加致癌的危险。

15、六岁之前,不要让孩子饮茶,特别是浓茶。

16、宝宝的尿布疹,可以用香油擦小屁股治疗。

17、三岁以内的孩子和白开水是最有营养的。

18、孩子最晚刷牙不要超过两岁,要从小养成爱刷牙的习惯。

19、最好不要通过学步车让孩子学走路。

20、经常性的打孩子,有损宝宝的智商。

5、宝宝育儿指导有哪些?

1、亲子共读不只是父母的事情;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既然是共读,自然就是不父母单方面的念故事,或是读书。之所以要共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孩子,那么,就不要忽略孩子也是重要的参与一员。父母在选择书籍的时候,应该多点尊重孩子的意愿,看孩子喜不喜欢,有没有兴趣,而不是强硬地按牛头喝水。而且最好是全家人一起来更精彩,不要总是认为这是件苦差事而全部推给爸爸或是妈妈来做,因为男性和女性的思维模式不同,所选择的事物也会有所差异,父母都和孩子共读,这样孩子所接收到的知识面会更广。

2、亲子阅读不等于识字;亲子共读本身是一个非常美妙的事情,应该是孩子与家长共同游戏、享受亲情的过程。但由于种种现实原因的影响,有的父母怕孩子在起跑线就输了,有的父母为了满足自己可以向他人炫耀的心理需求,自然就不会错过任何一个看似可以给孩子“进补”的机会,然后美妙的事情瞬间就变了样,甚至成为孩子心中的阴影。而且,父母要知道,亲子阅读虽然和讲睡前故事的性质有所不同,但是想让孩子多识几个字,也不要以这种强迫的方式,若是孩子自己很喜欢,自然而然地就会记住一些东西。这可不是家长强硬得来的。

3、过早责令孩子独立阅读不可取;亲子共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养成孩子习惯依赖父母的心理,但这也是培养孩子与父母感情的最佳时机,同时也是培养孩子新人父母的机会。若是父母过早就责令孩子自己读书,其实这种行为不可取。当孩子还不能独自阅读的时候,如果父母强行中断与孩子共读,这回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冲击,也许孩子就会想,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所以才不陪我读书的。另外,在孩子还不能独立阅读的阶段,若是缺少父母的陪伴,其实那本书对于孩子来说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4、游戏电视不全是毒害;记得小时候,父母也经常不给我们看动画片,除非作业做好了。其实,当孩子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的时候,父母不要总是强行逼迫他们去看书读书,有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不全在书上,电视里,游戏中,孩子们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且,若是父母以过于强硬的态度要求孩子只能读书,不能看电视,说不定孩子就会将两者对立起来,认为书本是造成他们不能看电视的原因,你想对于导致自己快乐和兴趣被剥夺的事物,孩子们可能会认真对待吗?

6、育儿路上的哪点事你一定要知道

育儿路上的哪点事你一定要知道!不吃饭、说谎、动不动就发脾气…… 你对孩子的这些行为束手无策、怒火中烧? 其实,这些都可能是孩子心理压抑的信号。

乱扔东西爱打人

案例

5岁的小威是个让人“头痛”的孩子:在幼儿园总是抢小朋友的玩具;做游戏只能赢不能输,否则就会耍赖;想要什么就大哭大闹,从不会好好说……小威妈妈深感无奈,只好带他到医院儿童心理科咨询。医生发现,小威的父母由于工作忙,很少带他出去玩,以致小威缺乏与人交流和相处的机会,父母的冷落也让他的心灵受到伤害,从而导致了“不合群”等表现。

一般而言,孩子的攻击性在2-3岁左右开始体现,比如没轻没重地随手把东西扔在地上,或莫名其妙地推别的孩子。这是因为,幼儿是不会约束自己的。对孩子的这些行为,有的家长觉得好玩而放任不管,反而会固化其攻击行为。

据研究,攻击行为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倾向,但后天的养育也很重要,如果父母或家人过于粗暴,对孩子的关爱不够,更有可能固化其先天的攻击倾向。

✦ 温馨提示:

家长不要急着教训孩子,首先要了解导致攻击行为的事件始末和孩子内心的想法,弄清楚后再思考从何入手来教育孩子。切忌不分青红皂白就打孩子,以暴制暴只会强化攻击行为。

对于只是偶然出现攻击行为的孩子,只需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等孩子大一些,心理成长了,攻击行为自然就会消失。对于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家长可以安排一些简单、需要耐心的游戏,以确保他有足够的时间完成。

总是不愿意睡觉

案例

上5年级的小洋晚上不愿意睡觉,整天无精打采,还常常无故乱发脾气。医生检查发现他并无躯体原因,经心理医生询问得知,小洋在学校目睹没写作业的同学被老师惩罚,这让他总担心作业做不完,会受到同样的惩罚,所以睡不着觉。

目睹同学被老师责罚,或许被责罚的人心里没当回事,可看到的孩子却被吓坏了。这其实与孩子天生的气质类型不同有关。

有的孩子天生忧郁、敏感,情绪易受影响,容易受到创伤性事件的影响。有的孩子区分不开想象与现实的世界,会被想象中的怪物吓到,会因白天看到的动画片、听到的故事中有一个吓人的怪物,而认为怪物就在身边。还有的孩子对公平和温暖的要求很高,一旦老师和家长冷落了他们,或对他们有所不公,就会内心受伤。

因此,家长一定要读懂孩子的心,关注孩子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有时候,许多困难在家长眼里不值一提,但却会让孩子受到伤害。

✦ 温馨提示:

睡觉前和孩子聊聊天,给他们关爱和安全感,也给他们机会说出心里话。如果是因为看了什么吓人的东西,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引导他们克服恐惧,同时要让孩子看积极快乐的动画片和图书。如果在学校出了问题,家长应该与老师沟通,并与老师达成共识,善待孩子,多给他们一些鼓励。

经常性地说个谎

说谎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在成长中,孩子发现自己的某些行为能引起父母的重视,有时会靠撒谎来吸引父母注意。

成人常会使用善意的谎言来处理人际关系,可许多家长不注意回避孩子,会被他们模仿。因为某些愿望无法实现,类似吹牛、说大话这样的谎言,在孩子成长经历中也屡见不鲜。

如果家庭环境过于严苛,孩子的撒谎行为就会被固化。不少家长常常责备孩子,却从不思考自己有没有错,有没有对孩子关心不够。

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孩子下意识地逃避惩罚,而撒谎就是最便捷的方法。谎言被识破,家长会更生气,打骂得更狠;如果说谎成功了,就会加强孩子的侥幸心理,更加习惯撒谎。久而久之,甚至会发展到品行障碍的程度。

✦ 温馨提示:

父母要因势利导,鼓励孩子说实话,这对于孩子心理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还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要告诉他们:“不要怕,跟爸爸妈妈说实话,把你的遭遇和困难都与我们分享,我们和你共同面对一切。”有了父母的支持,孩子才不会选择用撒谎来逃避。

此外,父母千万不要轻易地将谎言与孩子的品质联系在一起,以为孩子不学好,这些想法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把自己定位成坏孩子。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说谎已经成了孩子的一种习惯,你就应该带他看心理医生了。

哭哭啼啼招关注

孩子的有些哭泣是有心理需求的,表现一般是,偷偷抹泪,哭声较小,哭泣中穿插一些行为来吸引大人的注意,比如发出声响或做小动作等。出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家长一般不鼓励孩子哭出来,导致他们的情绪无法释放和表达。不少家长在孩子哭泣时,会采取3种错误的处理方式。

责怪与评判:诸如“走路怎么不小心”、“这点小事也哭,太懦弱了”之类的话,使孩子得不到家长情绪上的认同和安慰,让他们不敢再在家长身上寻找依靠和支持,损害亲子关系;同时,孩子会将“懦弱”之类的负面词语接纳到潜意识中,降低自我价值感,容易导致他们缺乏自信。

错误转移:很多家长在孩子遇到挫折时,会给他们食物来转移注意力,这导致孩子成年后会将食物或购物与解除痛苦的情绪联系起来,形成错误的压力应对方式。转移注意力也是对孩子情绪的变相压抑,剥夺了孩子表达情绪的机会。

推卸责任:“都怪桌子不好,弄疼宝宝”,许多家长说过这样的话,殊不知这会让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导致孩子长大后遇到挫折时,不会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总是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这也会让孩子不愿意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不知如何从挫折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

✦ 温馨提示:

孩子哭的时候,父母首先要接纳哭的情绪,明白孩子有这个情绪需求,需要经历哭的过程。家长还要对此情绪持认同、支持的态度,比如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摔跤了很痛,妈妈也很心疼,别害怕,妈妈和你在一起。”这是家长增进亲子感情的一个契机,让孩子感受到“在我伤心的时候,还有人在支持我”。

上学就喊肚子疼

有些孩子一提上学就喊肚子疼、头晕,甚至呕吐、晕厥,可到了医院又查不出原因。这就是孩子的躯体障碍。

焦虑时,人常常会呈现出一些躯体性症状,如肚子疼、发烧、腹泻、出虚汗等。比如有的孩子害怕上学,就会每到周日晚上开始肚子疼,这并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种躯体障碍的表现。

还有的孩子心理压力很大,不但会压抑他们的发展能力,扼杀创造性,还会降低自尊和自信,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导致身体上的障碍。

✦ 温馨提示:

家长需要先带孩子去医院,排除器质性疾病。如果查不出问题,那说明很可能是孩子心理有问题了。家长需要详细询问,让孩子觉得父母可以信赖,以便找出他们焦虑的原因,并想办法解决。

父母如果发现孩子过度自责,就应该及时调整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中止各种偏激的、有悖情理的“高标准、严要求”。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